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自2015年初步在国内掀起热潮,我国商业航天的故事已经在资本市场以及创业圈层流转了4年之久,虽取得了不少突破,但鲜有精彩的故事。今年春节以来,一部面向C端消费者的《流浪地球》却意外崛起,一举突破44亿票房大关,在该片的带领之下,国内也兴起一股航天热,激发了公众对商业航天乃至于航天科普教育产业的关注。
从商业航天卫星运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要进一步发展就离不开有一群既懂航天技术、又懂其它领域专业知识的跨界型复合人才,如此方能整合多领域知识,将航天科技整合运用,形成跨界创新。在商业航天跨界发展的这一过程当中,航天科学教育对于推动其它领域人士快速了解航天意义重大。
近日,记者采访了爱太空CEO白瑞雪,交流了其对于航天教育领域的理解以及该公司在这一方面所作的探索。
航天科学教育与传播,需要有第三方民营机构参与
成立于2016年,爱太空是一家专业从事航天科学教育与应用推广的科技公司。爱太空创始人白瑞雪原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由于采访一直接触航天领域,在14年的工作期间积累了深厚的专业认知以及行业资源,这行业基因决定了她出来自主择业的时候避开卫星制造等重资产领域,选择了从航天教育以及传播等轻资产运营角度切入商业航天领域。
发展到现在,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已经开始具备了走出专业圈层,出现了面向大众传播并且教育大众的客观诉求。航天工程的进步以发展离不开大量人才的涌入,并在该领域捏开展研究探索。但鉴于已有航天了解渠道有限,而且在传播以及分享方式上缺乏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大众对于航天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此外,传统学校教育的模式也相对缺乏创新性以及趣味性的支撑,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创新力相对不足,而这一现状的存在则为爱太空的发展奠定了意义。
白瑞雪表示:“我国早期的航天产业发展、传播以及教育工作都是以政府和教育部门为主导的,但是作为一项重投资、高风险的投资领域,航天产业的发展及其建设仅有国家层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民营企业等第三方社会智力和资本力量的介入,才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有益的推动。”
此外,伴随着传统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多数国资背景的航天企业也不得不跳出传统政府补贴的模式考虑与市场结合,也面临着营收的压力,但市场化过程中不同行业话语体系的差异化又成为了传统航天企业市场化过程中的障碍,这就为来自社会层面的创意人士以及在机制上更加灵活的民营企业参与航天科学教育以及传播提供了机会。
航天仿真军转民,打造沉浸式航天教育和娱乐超市
作为公司最早的产品,爱太空选择VR、AR、AI等技术载体,结合成熟的第三方硬件产品,开发了包括空间模拟出舱、轨道任务、太空实验、空间站漫游、太空失重等交互内容产品,从视觉、语音、体感、多人协同等方面对航天活动进行模拟仿真,向公众提供沉浸式的太空体验。
爱太空所提出的航天仿真其实并不是一个凭空捏造的事情,它是系统仿真技术与航天工程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围绕人造航天器的研制、发射、测控、管理和应用等各个环节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方案设计与性能评估。其实从上个世纪50年代航天事业发展初期开始,航天仿真就广泛应用到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各个环节。
用白瑞雪的话来说便是:“事实上,爱太空所做的事情是把航天工程里面的仿真业务给军转民了,从过去为工程服务发展为同时为工程和民用市场的用户服务。”
在具体的产品与服务形态上,爱太空的业务主要覆盖以下几方面:
1、卫星大众运用:现实生活诸多商业场景下的业务都可通过卫星服务解决,但由于大众对于航空航天及其能够提供服务的了解不足,大多数人存在需求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更难以通过复杂的处理、分析、提取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因此,爱太空着眼“打通最后一公里”,向传统产业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卫星数据应用服务。
2、航天科学教育: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在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领域都有很大投入。航天作为一个多学科集成的高地,是科学教育的最佳入口。以航天仿真起步的爱太空在这一领域拥有天然优势,向科技馆、博物院、游乐园等场馆提供科学、准确而又有趣的航天科技体验系统,向学校提供体验系统与配套的太空科学课程体系,并与研学机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航天研学产品。课程设置方面,爱太空将航天与天文结合,打造完整的太空科学知识体系,通过课程激发被教育者对于太空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通过整合仿真体验系统及场馆运营解决方案、课程与活动,爱太空致力打造“地面上的太空漫游体验”,构建一个综合化的太空内容产品大超市,打造沉浸式的航天科学教育以及娱乐方式。
3、航天科学传播:传播是促进航天走近大众、推动航天应用的重要环节,而这种传播是双向的。一方面,爱太空向航天业外受众提供航天相关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为航天科研院所、企业提供对外传播服务。这些传播内容以线上新媒体、线下论坛、动画、文创、广告、旅游等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寻找受众兴趣公约数的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卫星运用需要复合型人才
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到今天,通往太空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却有限,航天应用尚未铺开到各行各业当中,真正释放其应有的价值。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2018》表示,2017年全球商业卫星产品与服务市场规模达2114.5亿美元,超过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的55%,这其中商业航天约占了80.1%的市场份额,火箭发射占全球航天产业2%左右。但是对于我国企业而言,目前最热的却是火箭发射,整个航天应用领域的布局还相对较少,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从商业航天应用发展来看,其发展需要与航天之外的传统行业、新兴产业等跨领域要素进行深入融合,这样才能把航天产业的价值真正释放出来,这其中,跨界复合型人才的有无至关重要。
聚焦“公众理解航天”,从航天科学教育以及传播的角度切入,爱太空致力于结合多方要素推动商业航天领域人才建设和航天应用推广。白瑞雪表示:“公司下一步将围绕已有业务板块继续夯实,使各业务板块之间的融合更加密切,并着手建立自己全面参与运营的较大规模航天仿真基地,将其发展为集卫星大众应用、航天科学教育、航天科学传播于一体的平台。
AI如何持续渗透平安城市?安防企业为何纷纷“进军”商业?智慧交通除了“大脑”还该关注什么?如何抓准家庭社区安全零散的市场?
2019年5月23/24日,将举办GIIS2019中国智慧城市峰会,本次峰会将延续前两次会的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龙头企业、标杆初创企业、知名投资人等,聚焦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平安城市、智能商业、智慧交通、家庭社区安全)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活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5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