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莞家2021-01-01 15:00:00 热度:

2021高考语文、英语或以新形式阅卷!

LX A i 中 国 网 Q

原标题:2021高考语文、英语或以新形式阅卷!

01

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融合

央视新闻最新消息,记者从2020年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上了解到,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开展的个性化学习覆盖学生已超千万。

会上专家介绍,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教育实现的“停课不停学”, 如今这种教育模式也实现了常态化应用。

同时, 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课业短板,从而生成针对性作业,减少重复练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认为,在我们国家一个班少的也得三四十人,多的可能四五十人。有了人工智能以后,帮助老师比较清晰地知道不同类型的学生他可能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人工智能专家吴晓如:这几年全国学生学业上的过程中的数据,大概已经超过了300多亿条。大概覆盖的学生数目大概是几千万,都是已经用到了实际的教学里面。

02

9省针对语文、英语

部分题型引入机器阅卷

专家介绍,今年高考有9个省针对语文、英语作文等主观性命题引入了机器阅卷。将机器阅卷与人工阅卷结合,当机器与人工阅卷结果分差较大时,会自动挑选出来交给专家组进行最后判别,从而 减少主观评价的差异性,使得主观题的评价更加客观、公平

阅读延伸:

机器阅卷对于传统阅卷而言,有什么优势?

首先,效率更高了。一般来说,传统人力阅卷需要经历的一些步骤,包括字词的修正,语法等基本错误的指出,都可以交给机器完成,扫描一张纸的时间,阅卷结果就出来了。

其次,阅卷的结果更加准确。对于作文而言,假如一篇作文500字,一个班30个学生,就是将近2万字的阅读量,一个老师凭借肉眼难免会出错,而机器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完成批改,不会遗漏和疲倦。

第三,这种阅卷可以让老师更加关注作业中的人文素养。例如作文的批改,除了去纠正孩子的字词用法,更多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基本语法错误交给机器,家长和老师更多关注孩子表达欲,才能发挥出作文最大的人文教育功能。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高考针对语文、英语作文等主观性命题引入机器阅卷,意味着对大家的卷面、书写、词语使用、语法的要求变高

03

机器阅卷下

怎么做才能有效加分?

那机器阅卷下,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加分?建议你做到:

1、卷面清洁,书写不要过于密集或超出答题区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书写工整且不要过于密集,字迹清晰,因为字迹潦草,无法辨认,易引起歧义;下笔不要过轻,会造成扫描出来的结果看不清楚;

3、使用黑色笔书写,蓝色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4、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

5、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6、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

7、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后附:教育部对于规范用字的回应,同学们记得避坑);

8、不仅仅要答对卷面上的题目,更要确保答案顺利通过机器阅卷的“法眼”,最终才能拿到理想的分数。

最后,来欣赏一下学霸的神仙卷面,向学霸看齐吧!

● 英文书写:

● 中文书写:

附:教育部对于规范用字的回应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披露了教育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规范汉语用语承续传统文化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教育部在成文于10月19日的《答复》中指出,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正确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基础性作用,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正如您所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出现了一些可以反映时代特征、传播正能量的新词新语,如 给力’‘点赞’‘硬核’等,也出现了一些 不规范、不文明的误读误写误用现象,如‘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生造晦涩的词语,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语言,对网络生态环境,以及社会语言生活和文化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答复》称, 对此,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引导。

《答复》称,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研究并吸纳相关建议,一是通过筹备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研究出台指导性文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研制《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完善出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等 继续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二是继续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及时监测全媒体时代下的语言生活动态,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加强对重点领域语言文字使用的监督管理, 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

三是 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深入实施,继续打造语言文化品牌节目,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互联网+语言文化”,开发寓学于乐、寓读于乐的多样化新媒体资源,加大融媒体渠道宣传推广力度,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看完了教育部对于规范用字的答复,同学们记得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要用上面提到的网络词来写文章啦,关注语言规范,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来源:央视新闻、今晚时间,本公号推送在于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联系管理员处理。

回复“性格”免费测试适合读什么大学专业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