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单仁行2020-06-28 15:12:00 热度:

能战胜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为什么依然比不上中国工人?

LX A i 中 国 网 Q

原标题:能战胜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为什么依然比不上中国工人?

这么多年以来,人工智能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疫情期间看到不少相关的应用也是振奋人心,新基建中人工智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不过最近有一个消息,也许让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稍微冷静一下。

据媒体报道,苹果8年前与富士康合作,在中国建立的全自动化工厂陷入了困境,至今依然无法代替中国工人去组建电子产品,用机器人取代人工组建iPhone的想法暂时搁浅。

相信大家还记得,几年前,谷歌的AlphaGo一经现世,就横扫了代表人类智慧的围棋界,人工智能即将战胜人类的言论甚嚣尘上,引来一片担忧。

没想到,已经这么厉害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是不能代替流水线的中国工人,这是为什么呢?

机器人究竟能在哪些领域代替人工,人工智能真的能比人类更厉害吗?

作为全球第一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很多年前就尝试用机器人代替流水线上的工人,去降低庞大的人工成本。

经过多年努力,他们也确实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去年,富士康的精密工具产能同比增长了15%,工人数量减少了26%,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一部分工作由机器人承担了。

但在苹果生产线上的尝试却失败了,根据富士康团队的说法,一来是因为像苹果这一类的电子产品,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机器人难以掌握。

我在3年前所讲的《老板必学的价值千万的财务课》中详细分析了富士康这种投入必然失败的原因,就是手机这类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组装机器人的开发很难跟得上。

除了在富士康的尝试,据外媒报道,苹果自己在美国也组建了一个自动化团队,希望制作出能代替工人的机器人。

不过两年前这个团队就解散了,说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无独有偶,不止苹果在AI上翻了车,不久前,微软的AI编辑“独挑大梁”不到一个星期,排版新闻时就配错了图,引来了当事人的质问。

这么一看,大家会不会觉得人工智能,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厉害?

物理学家霍金曾提出警告,他认为人工智能将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让失业潮波及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意和监管等工作。

不少人因为这一预告,对人工智能怀有警惕性。

其实不用这么紧张。

回想起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第一次看到火车的时候,不也认为那是“妖物”嘛,现在人工智能对大家的冲击远远还比不上当年的火车。

究其根本,人工智能就是一次技术的颠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不断颠覆的历史。

我们回想一下,计算机的出现是不是也是一次颠覆?

整个社会都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职业都消失在这场变革中。

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的出现也带来了大批新的职业,毫无疑问,这项技术上的颠覆最终带动了整个社会效率的提升。

人工智能也一样,它将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改变社会增长的动能;

也会和计算机一样,会消灭一些职业,同时创造一些技术水准更高的职业,成为被人类使用的一种工具,让生产生活更加方便高效。

至于某些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会失控,甚至反过来统治人类,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只不过,人工智能会比计算机带来更剧烈的颠覆,让人类进入一个超级智能的时代。

从苹果和微软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来看,简单重复、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未来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快速迭代、高技术含量或者创意性的工作还是很难被取代的。

人工智能在数据运算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他们在某些领域远超人类,比如AlphaGo。

但人类也拥有机器人永远无法拥有的优势,比如丰富的情感、更为灵敏的感知、天马行空般的创造力和及时的应变能力等。

就像苹果无法用自动化工厂制作iPhone,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因为,训练有素的中国工人能凭借感知将螺丝拧到合适的位置,不用任何过渡就能完美适应新产品的制作。

那么苹果和富士康在人工智能上的探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要不断革新,学会用技术的进步来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苹果在这条线上的尝试失败了,但富士康多年来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为他们带来的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富士康去年的人均产值增长了4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企业应该在内部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千万不要吝啬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创新的价值往往是超乎想象的。

就像华为,多年前对于研发的投入,现在不就看到巨大的回报了吗?

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更要加强锻炼学习能力,让自己拥有人工智能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避免被机器取代。

被技术淘汰的职业,过去也好,未来也好,举不胜举。

比如,十年前还非常值钱的速记这个职业,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没那么吸引人了,已经濒临淘汰的边缘。

富士康所提高产能而减少的那些工人的工作谁做了呢?当然是他们的十万机器人。

所以如果不想被机器人抢走饭碗,我们就需要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高难度的技能,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创造机器人无法创造的价值。

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一个“灵”字,这个字赋予人类独特的温度,也赋予世间万物不同的精彩。

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而思想推动了技术,这就是人工智能无法战胜人类的根本原因。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