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启动大会举行。
大会发布《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到2025年,高新区硬科技企业将超过3000家,产业规模5000亿元。
半月之前,西安高新区同样发布了另一份“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时下火热的新基建,提出了“3年目标、2大建设行动、4个项目推进机制和5项保障措施”的发展规划。
依据该计划,未来三年,高新区在新基建领域的投资总额将接近千亿。
从硬科技,到新基建,事实上,还有从去年开始,西安就开始着重打造的“6+5+6+1”产业体系,这其中的城市产业发展思路有着诸多承接性。
而新基建的风口下,旧有的积累,提前的起步,也让西安有了诸多“顺风”之便。
亮点、看点与兴奋点
高新区关于“新基建”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会上,有一句话非常有嚼头。
“新基建,是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点。”
新基建之所以为“新”,除新一代技术之外,更在其自身的盈利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可参与性。
但同时,其又具有强烈的“基建”——社会底层基础服务的属性。
因此,发展新基建,即可让大量企业参与其中,加大相关领域投资,拉动当下经济发展;同时也将锻造崭新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服务设施,迅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而在“三年行动计划”中,也在多个方面体现了“短期刺激”和“长期利益”的双重结合。
本次“计划”中的最大兴奋点,当是西安高新区在新基建领域已经精心布局了85个重大项目,同时储备了46个前期项目。
上述项目总投资将达1150.89亿元,3年完成投资在931.93亿元以上。
而在新基建的建设中,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则是亮点之一。
在5G基站建设、特高压、医疗卫生、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众多方面,一方面,高新区推动重大项目不断落地;另一方面,则通过制定优越的政策,吸引更多新产业力量入驻。
5月31日,7个重点项目在高新区集中开工,均为以5G为主的新基建项目。
此外,2月23日,30个生物医药项目通过“云签约”集中落户高新区;4月9日,11个人工智能项目同时签约落户高新区……
政府投入,企业参与,城市新一代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优化的同时,区域内新基建势力得以不断培育。
未来,通过市场,这些企业将会参与更广范围新基建建设,继而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三年行动计划”中,产业联盟是另一大看点。
新基建目前最大的一个事实是:一切都刚刚起步。
尽管马云等众多企业家已经无数次描绘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下的商业图景,但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一切还有待时间验证。
同时,从现在到未来的每一步,均有待我们每一个人,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到实现一个又一个创新来实现。
因此,新基建各领域内部,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各领域之间,有将有哪些新的融合?都将是未来道路上未知但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三年行动计划”中,高新区将围绕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轨道交通、特高压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打造7个产业联盟。
该联盟将涵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促进产、学、研的的更快、更高效率合作。
据悉,目前已经动员了区内1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
“产学研”高度一体化,是未来经济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在新基建这刚刚起步的新征程上,如何能走的更快,走的更好,不仅将为区域内新基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更将成为区域竞争力“更上层楼”核心所在。
同时,上述联盟,也将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速度,让西安特有的科研优势得以更全面的发挥。
西安的“东风”
熟悉区域经济的人士会发现,在西安,新基建可谓是“顺风车”。
早在2019年,西安发展规划中,就提出“6+5+6+1”的产业体系作为重点发展目标。
其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核心内容均包含其中。
依据该规划,从城市产业布局到招商引资,西安各个领域均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因此,早在今年初,西安市就推出了《加快5G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同样,疫情刚刚结束,在新基建上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时,就举行了以生物医药为主要方向的集中签约。
在新基建部分领域,西安可谓先人一步。
此外,从高新区“三年行动计划”中列举的项目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很多领域的提前布局。
生物医药、云计算等领域更不用多说。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今年3月,科技部批复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则是早早就开始了申请。
再向前印证,近年来作为这座城市标签之一的硬科技,同样可以看到更多当下新基建的内容。
西安能够提前布局,早早起步,一方面源于时势使然,一方面源于自身深厚的产业资源基点。
自身科研、人才优势之外,依托于、中兴、华为、大唐等通讯巨头在本地的实力,以及腾讯、阿里、亚马逊等云计算巨头的入驻,可以说,西安在相关领域的早已开始发力,且颇具优势。
新基建的浪潮之下,这座城市过往优势的积累也必将不断显现。
新的时代,新的机遇,已经构建的新发展生态,必将为参与这座城市发展的共建者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