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杉汇2020-04-30 08:00:00 热度:

聚焦“新基建”,下一个增长点正在蓄势待发中… | 红杉爱科学

LX A i 中 国 网 Q

原标题:聚焦“新基建”,下一个增长点正在蓄势待发中… | 红杉爱科学

疫情让原本的经济和社会运行轨迹发生了变化,也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行业产生了更多思考: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如何在生产环节高效推进?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企业如何快速转型线上?

疫情影响下,上述不同领域加速转型的需求不断上升,而这也在呼唤更强大的新型基础设施能够给予动力支持。在这个时间节点,国家加快推进“新基建”的举措引发广泛关注。然而,什么是新基建,为什么需要新基建,以及新基建能做什么?本文,我们将为你呈现关于“新基建”你所关心的问题。

2020年, [红杉汇]推出全新栏目 “红杉爱科学”,将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前沿科技领域,追寻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答案,聚焦硬科技最新突破,探索关乎人类生存方式的科技进展。

“新基建”为何掀起热潮?

“新基建”科技性、创新性和赋能性更强

“新基建”并非新的战略安排,两年多来持续得到国家关注,在中央所提“新基建”的背景和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所在。

“新基建”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 其科技性、创新性和赋能性更强。首先,“新基建”之“新”,主要体现科技含量特性上。具体而言,新型基础设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线,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加工、传输、存储、处理等诸多环节,每个领域的科技含量都更高,投资边际回报率相对较高。

其次,“新基建”之“新”,体现在创新性上。在历史上,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电信等传统基础设施均是支撑全球经济发展、人类社会迭代演进的“新型”基础设施。此轮“新基建”是因应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人类社会加速由工业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转变的需要而生,技术更迭速度加快,创新要素更加密集,自身具有时代特征。

再次,“新基建”之“新”,体现在赋能性上。“新基建”具有通用目的技术 (GPT)特性,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乘数倍增效应更强,并且通过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可以助力交通、电力、水利、管网、市政等领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新的蜕变、新的发展。

经济转型需求下,发展“新基建”迫在眉睫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而在这些领域,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复工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板块持续火热,在富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基建”领域,如数据中心、云计算、5G等等领域,国内社会需求旺盛, 突然激增的线上业务需求,对我国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近些年,“传统基建”在部分地区逐渐出现产能资源过剩、投资效率低下、杠杆过高等一系列问题, 在新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逐步摆脱对传统基建的过度依赖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发展愿景。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传统基建”在总投资规模为17.6万亿的存量PPP项目中,约占7.1万亿元,占比接近41%。而在信息网络建设、光电、充电桩、生物质能、智慧城市、科技等“新基建”项目上,则不足1000亿,占比只有0.5%。发展“新基建”,迫在眉睫。

从全球视角来看,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高度重视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以谋求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地位。发力“新基建”是兼顾当下、利在长远,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方略。

“新基建”能做什么?

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不仅仅是互联网产业,从农业到工业,很多传统产业领域,也已经在推进智能化进程,“新基建”所发挥出来的价值正在显现。

举例来说,中国是全球最大量级猪肉消费国,但此前的猪瘟一度引发猪肉价格的波动。现在,AI (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可以应用在猪脸识别,更快发现病猪,做好隔离和处理,避免大规模扩散。

如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智能养殖系统,它包括神农大脑、人工智能巡检机器人、IoT (物联网)饲喂机器人以及一套 SaaS 模块。其 整个系统应用到了人工智能、IoT、芯片、边缘计算、机器人技术等诸多技术,并且在系统应用一年内,就降低饲料使用量 8%-10%,平均缩短出栏时间 5-8 天。按照这个算法,假如推广到全行业,可以帮助产业降低超过 500 亿元成本。

数字化、智能化更能够帮助传统产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重塑整个产业模式。

帮助企业对冲风险、穿越周期

任何产业都有周期。而线上线下的融合,能够在实体经济遭遇黑天鹅时,给予企业和产业对冲风险的可能。

疫情期间,福建福清市市长直播卖货一度成为热搜,其直播浏览量超过百万次,推介的福清特色农产品和美食一度卖断货。

此次直播的成功源自以云计算大数据支 撑,形成的“产业 + 互联网 + 大数据”模式,对“线上浏览、线下展厅体验”理念的有效结合。这样的举措有效对冲了疫情期间无法线下销售、体验的风险,也是线上线下融合逻辑自然的延伸。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要么是十年前,要么就是现在。这句话,对于“数字化”的落地同样适用。

促成上下游的共生共荣

从非典的经验来看,当时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成就了物流的万亿市场——产业上下游同乘一条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也在拥抱改变中同进退,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就在国内物流行业迅猛增长中,还叠加上了另一条增长曲线:物流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新基建,去进一步提升效率,这需要“长期主义”的战略布局。 智慧物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一旦有更高效的自动化流程,对于传统物流,包括生长于物流之上的电商,将是降维打击。

物流行业自动化的影响是全产业链的,能够实现从制造到零售,上下游全面整合升级,共生共荣。

发掘各行各业新的增长点

增长,就在于发现新的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服务业如金融行业,各大银行、券商机构,都在加强手机端的各项服务。譬如,金融领域的“ EKYC ”,对传统 KYC (了解你的客户)进行线上化的创新,解决了金融授信手续繁琐的痛点。

远程开户、远程审批、远程协同文档能够确保安全高效,让疫情期间牵动国民经济神经的金融机构实现“停工不停业”。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线上大数据形成用户画像,结合人工智能,更好地对大众进行投资相关资讯推送,完成资产配置的建议和管理。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使用短文合成机器人,以及金融知识图谱为大众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市场教育,让普通人也能获得最新的资讯和个性化的投资建议。

新基建是从顶层设计到社会资源的“风向标”,牵动着盘根错节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疫情是一剂催化剂,大刀阔斧的数字化升级,新基建的风向标引导,将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发挥长久效应。当自上而下都有了充足的意识去补短板、适度超前投资,才有可能在受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下,为下一个增长点储备实力。

来源:

《最近火起来的“新基建”,解决了这些痛点》笔记侠

《发力“新基建”是实现多重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腾讯研究院

《新基建:助“基建”走“新”路,政企如何齐发力?》中国科技财富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