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04-21 16:37:00 热度:

“新基建”界定渐清晰,商业银行如何发力

LX A i 中 国 网 Q

原标题:“新基建”界定渐清晰,商业银行如何发力

4月20日的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市场关注的新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界定,初步廓清了新基建的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

“新基建”这一提法源于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 “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提法随后在政府工作报告和高层会议里均得到沿用,如今年3月4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 “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关于新基建的流行解释源于央视2019年3月的《新闻观察》栏目。该栏目称,与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此后,诸多关于新基建规模测算、拉动作用和投资建议的券商研究报告,都基于这一市场定义。

但发改委日前的界定,与此有较大不同。

发改委表示,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官方的最新界定较此前的流行说法更为聚焦。当然,发改委负责人还表示,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全球经济下行,需求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承压。在消费和出口受到明显约束情况下,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此背景下,“新基建”逐渐成为热门词汇,尽管这一概念并非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后推动经济复苏而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

一般认为,新基建空间巨大、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具有惠民生、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等多重作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新基建”意义重大。

短期来看,“新基建”可以拉动投资需求,对冲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对稳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中期来看,“新基建”将起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改善民生福利,助力“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的作用; 长期来看,“新基建”将推动新动能供给,提升增长潜力,助力经济转型。

不过,同样需要指出的是,“新基建”的确是未来规划的重点方向,但当前“新基建”的量并不够大,对于稳投资、稳增长作用不宜过于乐观。当前,“新基建”在现有PPP库中占比不足1%,在总基建投资中占比仅为15%左右,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拉动作用有限。因此,日前的政治局会议要求同时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总体来说,新基建占比小,是新兴力量,决定方向和弹性;老基建占比大,是中坚力量,决定速度和稳定性。因此, 看待“新基建”,应更重其“质”,而不是重其“量”。“新基建”虽短期总量不大,但其标志意义不可忽视,作为传统基建的延伸和升级,服务于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推动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优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当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研究能力,创新业务模式,做好风险防控, 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机遇。

一是深化数字化转型。“新基建”也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向。商业银行在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做好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便捷性。

三是创新业务模式。“新基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商业银行大有可为。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中的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大部分属于轻资产行业,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商业银行需要创新业务模式,更好地匹配“新基建”领域的融资需求。

四是做好风险防控。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风险隐藏性更深、传染性更强、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建议商业银行在努力把握“新基建”带来的业务机遇的同时,管理好“新基建”所隐藏的新风险,注意科技的两面性,做好信用和科技风险控制。

作者: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王静文 伊楠

编辑:农银报业新媒体中心 李彦赤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