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2019世界人工大会未来金融主题论坛间隙,上海合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合信息”) 董事长镇立新接受记者采访,谈人工智能(AI)和AI+金融带来的改变和未来。
在他看来,当前,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升级实现都为人工智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之前无法想象的庞大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都可以高速率、便捷实现。基于数据化的智能化处理就是人工智能,将会革新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的生产技术,而“当前人工智能就像人类文明的电,之前很多东西都看不清楚,以后都可以看见了。”
他认为,未来金融从形式上会有较大变化:传统网点会萎缩且转型,人们会依赖手机互联网办理业务,随着5G和可穿戴设备的升级,金融服务的接点接口会越来越多,智能风险门户、自动化财务室、开放银行、知识图谱等充满”未来感“的名词,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具体来看,AI+金融带来很多改变,已经在金融机构里实现了多个业务场景落地。比如,流程改造,ai+带来完整的自动化业务流程、完成基本业务办理,实现减员增效;财报识别,财报录入采集和数据分析都基于人工智能高自动化完成;营销拓客,构建一整套客户画像、外部数据采集的系统;风险监控,合合信息旗下大数据征信产品“启信宝”已经实现了司法风险、舆情风险等二十六个维度的风险监控,可以实现企业风险预警前置,应用于银行和证券机构等的风控产品中;还有客户信息洞见挖掘分析,客户风险评估、价值发现、洞见分析,而这几大场景又可以综合实现企业十大关系图谱的发现,比如股权投资、对外投资、控制人关系、交易、担保、诉讼关系等,最终作为金融价值应用。
在上海浦东世界人工大会的现场展区,记者看到,合合信息通过AI+金融,合合信息开发出非常多类别的AI机器人实现了场景业务落地,比如证照机器人、分类机器人、票据机器人、文本配置机器人、合同比对机器人、财报机器人、银行开户机器人等,实现人机协作、降本增效。而这只是头部金融科技公司产品应用的一角,财富管理、智能投顾、基金销售、大数据健康医疗等等金融行业,都在运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产品发展。
“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非常快、及极快的速度覆盖了人非常多的人群,这是后台的智能、数据技术在起作用,而不是人工,这也不可能实现。”镇立新称,社会生产效能将极大被解放。
举个例子,在财务和金融领域,全球每年产生数千亿的发票,将这些发票连接起来,可绕地球数圈。随之而来的发票多、验真难、票据信息录入繁琐等问题也广泛存在于企业财务、供应链管理等工作中。当前,票据的数字化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大量纸质票据依赖于手动录入,效率低下、错误率高,加剧了企业的人力、时间和财力成本。
而合合信息用票据机器人来解决这一问题,5分钟可识别1000张,平均识别一张票据仅需数10毫秒,错误率趋近于零。实现过程中,机器人对海量票据市场数据进行采集,STR技术,实现了将从各种票据提交、识别、分类、验真、录入等速度从“小时”级别压缩到分秒级别,且不仅可以支持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发票、增值税卷式发票、火车票、出租车票、机动车销售发票、车辆通行费票据、定额发票(含停车票、地铁票、手撕票)等20余种票据进行自动分类,可结构化识别出多个字段,并按行输出所有文字结果。
镇立新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现在还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初始阶段,未来在很多领域取代人类工作,人类更少时间去工作由人工智能去创造财富,而对于下一个迭代方向,他觉得,自然语言处理会得到更多发展和应用,尤其是知识图谱应用将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对于一些大型银行和企业来说,(企业关联关系知识图谱)如同企业的外脑,前瞻性辅助决策。”
据了解,某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全国分行、子行应用的风险门户通过超2000项数据渠道来源,对于企业工商信息、司法信息、权利抵质押、市场数据、经营数据、交易信息、担保信息、融资分析、新闻舆情、实控人信息等银行内外数据多维度、多渠道路径进行实时、动态地信息数据深度关联和风险监控。而这背后,是该行使用的风险门户系统,依托了合合信息旗下产品启信宝大数据平台超600亿条动态商业数据库和超1.8亿家企业、组织、机构数据的运转。(段久惠)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