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全球第一颗6G卫星在我国发射成功”的消息,如一枚重磅炸弹,震动了朋友圈和各大媒体平台。
大部分媒体的基调是“中国再次领跑”!
而在各种自媒体中,“厉我国”式的标题比比皆是!
然而,经过几天的发酵,事件却有了令人意外的反转。
一、事件情况及传播脉络
11月6日11时19分,“电子科技大学号”(星时代-12/天雁05)卫星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222222成功升空。
该火箭发射后,电子科技大学第一时间发布了《电子科技大学号!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成功发射》的文章,宣布此事。
主要观点:
由电子科技大学、国星宇航等联合研制,该卫星搭载了由电子科技大学与国星宇航设计开发的太赫兹卫星通信载荷,将在卫星平台上建立收发链路并开展太赫兹载荷试验,这也将成为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全球首次技术验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扬生教授表示,此次研制发射的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是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首次技术验证,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探索太赫兹空间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太赫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通信科研先行示范点负责人陈智教授谈到,本次研发的太赫兹试验卫星,在太赫兹频段核心器件、太赫兹通信系统等方面完成了技术攻关,尤其是在空间载荷极其苛刻的约束条件下,解决了小型化、低功耗等技术难题。
关键表述:
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
太赫兹卫星通信载荷;
在卫星平台上建立收发链路并开展太赫兹载荷试验;
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首次技术验证。
通信卫星的基本功能就是进行卫星与地面、或卫星与其他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我们请教了数位专业人士,他们都认为,从这则新闻的描述中,很容易得出“这颗卫星进行了太赫兹频率的天地通信试验”的判断。
由于该文很快就遭到专业人士的广泛质疑,随即,这篇文章被从电子科技大学的公众号上删除,难觅踪迹。
但事件已经发酵。该文被不少人保存下来。而这一篇官宣,被各类媒体作为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权威的官方佐证,瞬间引爆了“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成功发射”的媒体盛宴。
细究起来,不难发现其实电子科技大学的微博发布消息时间更早(火箭发射是11点19分)。
参与卫星研制的国星宇航公司,公众号基本同步推送的内容差不多的文章,目前也已删除正文,无法打开,只留下一个“明晃晃”的标题。
而卫星主要研制方微纳星空11月7日上午发的公众号文章中,则没有提太赫兹一事,只提卫星的遥感功能。目前文章还在。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