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其利用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平台广泛应用于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基本活动环节,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消耗。
背景:电子商务业务与智能技术耦合形成行业共振
所谓智能物流就是在原有物流行业的基础上为其注入人工智能基因,从而实现集约化、高效化、去人工化的产业升级战略,它的可续行发展无疑离不开大环境下电子商务业务的前提性支持。
自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相继崛起,物流作为搭建完成交易“最后一公里”的核心零件,也依托我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完成了商业性转型。从2013年的91.9亿到2016年的312.8亿,340.4%的涨幅印证了行业的快速繁荣发展,到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达到468亿件,其收入业已突破5725亿元。
但是,随着众多行业巨头踏入市场、人工成本逐渐上升,红利骤然下降。特别是在2017年,顺丰与菜鸟、京东和天天等物流行业内的掐架事件引起了诸多争议与关注,也从侧面展现出了行业内竞争激烈的一面。
此时,诸多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出现就为行业突破瓶颈、提升效力提供动力,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也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级。其中尤以共占据80%中国电商界市场份额的阿里巴巴和京东最为积极,在这场智慧物流风暴中,你追我赶地上演了一场智能科技竞赛。
技术支持:多方助力形成“无人化”矩阵
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场景,无人物流技术已经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全国物流运行数据,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同比增长6.4%;4月24日,无人机快递公司Google Wing也正式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第一个本土无人机快递许可证,年内将在美国开展配送。
1、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
仓内机器人包括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无人叉车、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等, 主要用在搬运、上架、分拣等环节。国外领先企业应用较早,并且已经开始商业化,各企业将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深入推进。国外企业如亚马逊、DHL,国内企业京东、菜鸟、申通等均已开始布局。
2017年,申通在在义乌、天津、临沂三地的分拨中心启用分拣机器人,其可以扫码、称重以及分拣,每小时可完成分拣1.8万件, 可减少70%人工。未来,以申通为代表的通达系将继续加强与外部研发机构的合作,加快对现有分拨中心的升级换代,实现向自动化分拣中心的转变。
2、可穿戴技术
可穿戴设备在物流领域可能应用的产品包括免持扫描设备、现实增强技术-智能眼镜、外骨骼、喷气式背包。智能眼镜凭借其实时的物品识别、条码阅读和库内导航等功能,提升仓库工作效率,未来有可能被广泛应用,京东及亚马逊等国内外电商企业已开始研发相关智能设备。
2017年,菜鸟物流推出AR技术快速找快递+刷脸签收。用户取快递时,只要打开手机APP,扫一扫就可以体验AR智能查件,然后根据手机AR显示的位置就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包裹。然后刷脸签收,验证成功后就可以带着包裹离开了。未来,菜鸟将加大在AR仓内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3、无人机技术
无机技术已经成熟,主要应用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如农村配送,中国企业在该项技术具有领先优势,且政府政策较为开放,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无人机管理办法,国内无人机即将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
数据显示,在我国,末端配送成本已占到物流行业总成本的30%以上,用无人机替代汽车送货至少能让物流费用降低70%。而这离不开其背后多重、完整的技术链条支持。
在JDD大会上,刘强东在谈京东AI战略布局时说过,春节后京东重型无人机将测试载重。据悉,京东在西安的飞行服务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在宿迁京东准备建立无人机行业“黄埔军校”,这两地将兼具无人机研发测试、运营调度等多项功能,可见京东在无人机上投入了大量心血。
4、大数据技术
数据仓库的目标是把来源不同的、结构相异的数据经加工后在数据仓库中存储、提取和维护,它支持全面的、大量的复杂数据的分析处理和高层次的决策支持。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的过程。
京东的智慧物流体系就以“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研发为基础,主打全自动仓储,并利用自身在自营和平台上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仓储物流的定位分析。京东利用自己完整的物流体系和物流能力,为其自营商铺以及第三方商家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务。
现状:行业核心技术上升空间富余,内部竞争白热化
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法人单位数近30万家,A级物流企业超过4000家。自2009年智慧物流概念提出以来,各大涉足物流行业的公司都在推进自家的智慧物流建设。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快递量持续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94.3亿件,同比增长26.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80.5亿元,同比增长23.5%。
在电商版块,京东早在2007年就开始烧钱自建物流体系,2017年4月京物流部门更是从京东分离出来成立了京东物流子集团;而阿里在物流上的起步较晚,2013与银泰集团等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并对菜鸟拥有绝对控股权。可以说,“三通一达”已成为电商物流行业的头部经济体,而其在智能物流的投入竞争也日趋激烈。菜鸟采用的是“众包物流+智慧仓储+菜鸟超级机器人仓+菜鸟小G +菜鸟无人机”的模式和配置,而京东则以“全自动仓储+大数据技术+京东无人仓+京东无人车+京东无人机”的“组合拳”予以应对。
但是,将眼光放之国际,我国物流行业在核心技术的竞争上较之国外先进企业仍稍显羸弱。
近年来,集成化的物流规划设计仿真技术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Catepillar开发的CLS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它能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来评价不同的仓储、库存、客户服务和仓库管理策略对成本的影响。日本在集成化物流规划设计仿真技术的研发方面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以前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AIS研究所研发的RalC系列三维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在我国,集成化物流规划设计仿真技术的研发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未来发展:地下与共配模式充分开发城市空间
在4月25日的首届雄安城市物流发展论坛上,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秘书长、京东物流城市规划业务部总经理赵斌提出的地下物流的实施规划与城市共同配送物流成为两大热点。
1、共配物流整合中枢平台
物流是天然具有资源共配条件的行业,但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系统不协同不互通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共同配送物流就是一个绝佳的解决未来城市智能物流的方案。
共配物流是全链路物流共享,涉及物流信息资源、物流技术与设备资源、仓储设施资源、终端配送资源、物流人力资源等。甚至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如货运枢纽、公共交通、地下轨道资源以及正在实施规划中的地下物流资源等都可以通过城市智能物流中枢平台,链接各个物流数据孤岛,完成物流服务公共化,最终实现全链路物流共享。而这种模式既可以帮助客户提升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又能够帮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节省运力。
2、地下物流打破时空限制
地下物流系统,简而言之,就是将物流运输系统由地面转向地下,通过在地下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物流运输体系,与仓储物流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等枢纽相互连通。
目前,地下物流主要实现方式有三种:一是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进行独立规划设计;二是地上地下一体化货运网络耦合。利用耦合网络,相比于单独的地上道路运输或地下物流系统,其运输费用分别下降了近30%和10%;三则是基于地铁的地下货运系统。也就是将地铁纳入地下货运网络的建设布局之中,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已有的地铁,从而减少建设投资。
地下物流不受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影响,能够全天候送货。智能化、无中断的运输方式,可以使运输有效衔接,保障运输的时效性和高效性。直接配送至小区、企业、写字楼,甚至送货入户的形式,可以减少人员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用户带来便捷体验。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日本、荷兰、德国等都在对地下物流系统展开研究。目前,瑞士于2017年提出的Cargo Sous Terrain地下物流系统,以及我国于2018年提出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的地下货运系统,是世界范围内已有具体实施项目的系统,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广泛应用的系统。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周珈咨询,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周珈咨询:http://www.joejade.com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SAM2019, 国际汽车智能制造峰会将于2019年6月25日-26日在上海举办,届时将邀请超过50+国内外媒体,200+国内外行业人才,30+OEM厂商共同参与,重点探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期待大家的参与,详细内容,请点链接查看:
http://www.joejade.com/SAM2019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