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7-30 11:18:00 热度:

国际空间站迎来首批太空采矿原型实验装置

LX A i 中 国 网 Q

7月27日,一艘没有载人的龙式货船,将来自爱丁堡大学的首批太空采矿原型实现装置送到了国际空间站。其旨在研究微生物如何应对低重力环境,为未来利用微生物进行太空采矿做准备。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积极思索如何推动针对小行星和卫星的采矿事业,但经济性是摆在各组织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小行星采矿的潜力,主要在提取地球上缺乏、或过程繁杂得难以提炼的金属和矿物上。爱丁堡大学带领的这支研究团队,就想到了利用微生物这个‘化学工厂’来分解岩石,并从中抽取铁、铜、锌、金、铀、钍等元素的方法。

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这项技术就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应用。今天,它不仅被广泛用于采矿,还成为了恢复被有毒重金属污染的区域的一个有效举措。

为将之移植到太空采矿行业,爱丁堡大学天体生物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过去十年建造了18个火柴盒大小的‘生物反应堆’。

现在,一批此类‘生物反应堆’已经被送到了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会将一些类似月球和火星环境的玄武岩,浸没于包含细菌和营养物质的溶液中。

此举旨在了解细菌在零重力环境下,还能如何有效地提取矿物质。随着微生物的生长,实验将监测它们如何形成菌落和生物膜。

爱丁堡和斯坦福大学已在地球上进行过分析,发现这些生物膜不仅有助于开发空间生物采矿,还可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在地球上生长的。

爱丁堡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Rosa Santomartino表示:“微生物无处不在,而这项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它们如何在地面上生长、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探索太空的新想法”。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