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8-22 21:07:00 热度:

一秒钟完成眼科手术 中瑞福宁医疗机器人亮相WRC

LX A i 中 国 网 Q

【环球网智能报道 记者 张阳】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已于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能新生态,开放新时代”为主题,来自全球180余家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企业将携700余项“黑科技”在大会上争奇斗艳,现实版“机器人总动员”将再度上演。此前已连续参加两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中瑞福宁将携智慧家族创新成果隆重登场,再一次给人们带来惊喜。

作为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代表,中瑞福宁将在此次大会展示Ophthorobotics眼科手术机器人、PinTrace骨科手术机器人等明星产品,充分体现福宁在AI+医疗、AI+养老领域的创新“加速度”。

Ophthorobotics是世界上首款能够完全替代同类人工手术的眼科机器人,用于治疗AMD(年龄相关性眼底黄斑变性)等因VEGF浓度增高引起的眼底疾病。该系统提供安全、精准和高效的注射,可由医师远程操作,能够在增加患者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手术时间,并降低医务人员人力和手术设施的成本。

据Ophthorobotics项目CTO瑞士联邦理工学院Bradley J. Nelson教授极少,该项目采用了特殊的虹膜识别和眼球追踪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病变部分并精准定位最好的注射部位。然后在1秒对玻璃体内自动进行注射和药物输送。未来该系统将不止在功能上进行丰富和延伸,还会在应用场景和行业上实现跨越,更将通过实现与外部模块的集成形成一体化的无医师诊疗终端,从而为患者、企业、医疗体系创造可持续增长的价值。

PinTrace是世界首款三位一体(操作臂,定位系统,操作系统三个部分集成为一体)骨科手术机器人,误差在0.5mm以内,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可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手术、创伤外科手术(如骨盆骨折,膝关节骨折和上肢骨折)以及重建手术,已在瑞典的三家医院进行临床,包括内髋固定(超过60次手术)、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术、胫骨髁骨折和踝关节固定术。PinTrace通过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优化和改进了骨科微创手术的应用技术,显著改善患者愈后恢复,降低患者成本,为骨科手术提供了最先进,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Anymal是集驱动、传动和电子技术于一体的四足多用途机器人,在全球享有盛誉,可在具有挑战性的地形中灵活移动和操作。它适用于工业室内外场所安检巡视任务,自然或废墟中的搜救任务,也可以在舞台上表演娱乐项目。该机器人可以爬行、走路、跑步、跳舞、跳跃、携带各种任务所需的物品等。

作为一个2016年才成立的初创企业,挑战的却是医疗辅助机器人这样的高难度领域,中瑞福宁的底气从哪来呢?据中瑞福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倩告诉环球网科技,“中瑞福宁成立之初就是基于顶尖的技术基础,我们有能力建立起高标准的机器人领域的能力,拥有一大批知名的机器人人才,比如首席科学家是来自于南洋理工大学的王郸维教授,他是机器人领域非结构化导航系统的发明人, uMi发明人Ivan Lundberg、仿生机器人“Roboy”发明者Rolf Pfeifer、CAS-One IR肝脏手术机器人发明者Stefan Weber等尖端人才组成中瑞福宁研发团队,与瑞典、瑞士、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多个高端机器人研发机构紧密合作,广泛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海外已拥有研发人员125人。目前,福宁已申请专利52项,其中包括23项国际专利。”

“我们想要做一个创造价值的企业,以此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产品虽然还没有正式上市,但是我们的多项技术已经开始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了。”刘倩说。

据波士顿咨询预测,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2020年有望达到114亿美元,成为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巨大的市场正是中瑞福宁所看重的发展方向,未来中瑞福宁还会继续发力养老助残和医疗辅助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技术中心(CRTC)是中瑞福宁生态创新服务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协作机器人操作平台为医疗、养老机构或个人提供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此次,福宁将展示CRTC基于YuMi机器人开展微生物实验室的样品处理自动化研究,将YuMi与微生物检测相结合,构建系统集成方案,不仅能够完成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处理、全流程质量控制、检测过程实时监测,还可实现代替部分人力从而流畅精准地施行更困难更精细的工作,在优化检测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经济成本。

中瑞福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倩说:“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是一场关于科技、智能与人类未来如何和谐共生的探索,以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为窗口,中瑞福宁将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坚持全球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共赢,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共建世界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生态,诠释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力量的使命担当,用科技连接智慧医养服务,开启人类智慧生活新未来。”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