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工智能学习网2019-03-11 22:21:01 热度: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LX A i 中 国 网 Q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量子体积」(Quantum Volume)是IBM提出的一个专用性能指标,用於测量量子电脑的强大程度,量子体积越大,量子电脑的性能就越强大,而IBM发现量子体积遵循一种「摩尔定律」:其量子电脑实现的量子体积,每年增加一倍。

 

量子摩尔定律来了!

 

在近日召开的2019年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上,IBM抛出了这个概念。

 

在这次会议上,IBM宣布它最新型的量子电脑——今年一月在CES上亮相的全球首台商用量子运算一体机IBM Q System One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的量子体积」。

 

「量子体积」(Quantum Volume)是IBM提出的一个专用性能指标,用於测量量子电脑的强大程度,其影响因素包括量子位元数、闸和测量误差、设备交叉通信、以及设备连接和电路编译效率等。

 

因此,量子体积越大,量子电脑的性能就越强大,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就越多。

 

重要的是,IBM发现量子体积遵循一种「摩尔定律」:其量子电脑实现的量子体积,每年增加一倍:

 

  • 2017年IBM的Tenerife装置(5-qubit)已经实现了4量子体积;

     

  • 2018年的IBM Q设备 (20-qubit),其量子体积是8;

     

  • 2019年最新推出的IBM Q System One(20-qubit),量子体积达到16

     

也就是说,自2017年以来,IBM每年将量子体积翻了一倍。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这种倍增与摩尔定律非常相似。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高登?摩尔提出,即: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

IBM还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时间表:为了在2020年代实现量子霸权,我们需要每年至少增加一倍的量子体积!

分页代码

量子体积是什么?

 

IBM在部落格上发布了对System Q One的几个模型测试结果的概述。

 

当然,重点的测量指标是「量子体积」,团队还发布了一篇论文,详细描述了这个指标以及如何运算。

 

在论文中,他们指出,新的度量标准「量化了电脑成功实现的最大宽度和深度相同的随机电路」,并指出它还与错误率密切相关。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除了提供迄今为止最高的量子体积之外,IBM Q System One的性能还反映了IBM所测量到的最低错误率,平均2-qubit gate的错误率小於2%,其最佳gate的错误率小於1%。

 

低错误率很重要,因为要想构建功能完备、大规模、通用、容错的量子电脑,需要较长的相干时间和较低的错误率。

 

量子体积是衡量量子霸权(Quantum Advantage, 又称量子优势)进展的一个基本性能指标,在这一点上,量子应用程序带来了超越经典电脑本身能力的重大、实际的好处。

 

接下来,详细阐述「量子体积」的概念和意义。

 

IBM对Q System One进行了详细的基准测试,并在部落格中公布IBM Q Network系统「Tokyo」和「Poughkeepsie」以及公开发布的IBM Q Experience系统「Tenerife」的一些性能数据。

 

特定量子电脑的性能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表示:与芯片中基础量子位相关的度量,我们称之为「量子器件」,以及整体系统性能。

 

下表比较了四个最近的IBM Q系统中量子器件的基本指标: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IBM Q System One的性能可以体现在测得的一些最优性能/最低错误率数字中。平均两个量子位元闸误差小於2%,最佳闸错误码率小於1%。

 

IBM的设备基本上受到相干时间的限制,对於IBM Q System One来说平均为73μs。

分页代码

平均两位元率误差率在相干极限的两倍之内(1.68倍),该极限即由量子位T1和T2设定的理论极限(IBM QSystem One平均为74μs和69μs)。这表明IBM的控件引起的误差非常小,已经接近该器件上最高的量子位元保真度。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为了在本世纪20年代实现量子优势,需要每年至少将「量子体积」增加一倍。

 

IBM的五量子位元设备Teumife的量子体积是2017年首次透过IBM Q Experience量子云服务提供的,目前的IBM Q 20-量子位的高端设备的量子体积为8。最新结果表明,IBM Q System One性能已经超过16量子体积。自2017年以来,IBM Q团队每年都实现了量子体积的倍增。

 

下面是一张量子系统开发路线图,以量子体积为衡量标准,量子系统运算力每年增长一倍。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有趣的是,其实可以将上图与Gordon Moore在1965年4月19日提出这张着名的「摩尔定律」图表进行比较: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为了实现0.01%的误差率,需要将相干时间提高到1-5毫秒,这是一个漫长的未来之路,在量子系统中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很多激动人心的挑战。

分页代码

在制定系统路线图的同时,需要同时研究元器件的基本物理特性,并测量了单个超导传输量子位元T1弛豫时间长达0.5毫秒(500微秒,质量因子为1500万),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器件不存在基本材料上的限制问题。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虽然「量子体积」可用於表徵设备性能,但业界也可以使用其他指标,例如测量设备上的纠缠量子位的方式,从中提取有关系统性能的更多信息。

 

对於多量子位纠缠,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是n-qubit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状态的断层摄影(可完全描述未知量子态的相同集合的过程),比如4量子位状态。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首先准备GHZ状态,并通过在不同基础上的各个量子位的投影,重建我们创建的状态。这里的量度指标是可实现的实验状态相对於目标状态的保真度。

 

状态层析成像对测量误差很敏感,因此如果不具备去除这些误差影响的技术,我们重建的4量子位 GHZ状态的保真度为0.66,可以绘制出如下的密度矩阵: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不过,可以透过额外校准测量来确定测量误差的倒数,并对层析成像数据进行测量校正,从而降低这些误差。同样的数据经过校正处理后,保真度提升至0.98。请注意,此值不包括误差线,误差线将包含由於状态准备和测量误差引起的统计噪音和系统噪音。

 

Qiskit Ignis是一种理解和降低量子电路和器件噪音的框架,也是IBM的开源量子开发套件Qiskit的一部分。 Qiskit Ignis中包括测量误差降噪。

 

降噪后的4位元GHZ状态层析成像,保真度为0.98。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我们还对IBM Q System One上的真正纠缠状态进行了初步测量,共有多达18个量子位元纠缠。

 

这些初步结果,再加上量子体积和降低测量误差技术的改进,以及新的快速高保真量子位测量的成果,将在2019年3月美国物理学会的会议上公布。

 

量子运算的噪声中间量子(NISQ)时代的到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从硬件、软件到物理学的突破,再到新的量度标准的诞生。要在实用系统上继续改进「量子体积」量度标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IBM计划在纽约Poughkeepsie开设新的量子运算中心,在2019年下半年制造具有相当性能水平的量子运算系统。

 

1965年,高登·摩尔曾断言:「集成电子技术的未来是电子产品本身的未来。」而我们现在相信,量子运算的未来将成为电脑本身的未来。

分页代码

史上最高量子体积的量子电脑,是何方神圣?

 

IBM Q System One,号称全球首台量子运算一体机,它体积如同大象,算力不敌小手机。

 

今年一月,拉斯维加斯CES展会上,Q System One首次亮相。

量子摩尔定律问世:量子体积每年翻倍,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IBM Q System One。

 

它犹如一件艺术品,被安置在一个2.74米高、2.74米宽的的硼矽玻璃柜中,中间挂着吊灯一般的量子运算核心硬件,由一个闪亮的圆柱形黑色外壳包裹,里面的所有部件都被精妙地隐藏起来。

 

当然,为了方便维护,玻璃外壳可以使用电机打开。

 

IBM Q System One由许多自定义组件组成,这些组件协同工作,可用於最先进的基於云的量子运算程序,包括:

 

  • 具有稳定性和自动校准能力的量子硬件设计,提供可重复、可预测的高质量量子位元。

     

  • 制冷工程,提供连续冷却、孤立的量子环境。

     

  • 紧凑型高精度电子元件,可严格控制大量量子位元。

     

  • 量子固件,可管理系统运行状况并启用系统升级,无需用户停机。

     

  • 经典运算能力,提供安全的云访问和量子算法的混合运行。

     

  • 以及IBM刚刚公布的,它的「量子体积」 达到了16。

     

如果明年IBM如约推出32量子体积的电脑,又会是何等的高端艺术品呢?

 

巨头搅局,量子运算竞争白热化

 

根据BCC Research的数据,到2022年,全球量子运算市场的复合年均成长率预计将达到37.3%,产值达到1.61亿美元左右。再往后,2027年该市场的年复合成长率将达到53%左右,产值达到13亿美元。

 

这个预测并不夸张。因为,这个领域的竞争正在加剧。

 

英特尔、微软、Google等主要竞争对手正在加入竞争。这些巨头科技公司正不遗余力地将量子运算商业化和民主化,使其进入商用领域。

 

英特尔最近与Bluefors和Afore合作推出了首款量子低温芯片探针(Cryogenic Wafer Prober)。这种装置可以加速基於矽的量子芯片上量子位元的测试过程。

 

微软的量子网络也正在成长。作为该公司量子开发工具包的一部分,微软大力推广其「量子友好」 的最新编程语言Q#(Q-sharp)。微软的目标是开发一种通用量子电脑,采用坚固的基於纳米线的硬件结构,具有纠错机制。

 

以此同时,Google在去年七月发布了名为Cirq的开源软件工具包,以帮助开发人员测试量子运算算法。此外,在去年三月,Google宣布推出Bristlecone,一台72量子位元的通用量子电脑。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