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3-01-02 00:13:16 热度:

临沂交警利用无人机查获5辆炸街摩托车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龙宫”小行星样本发现氨基酸的消息在全球引起热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可能挑战了“生命起源于地球”假说。美国《技术时报》网站8日称,由于小行星遍布整个太阳系,如果它们普遍携带有氨基酸等与生命相关的有机物,那么这足以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学说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生命到底是从哪里起源的,除了形形色色的“神创论”之外,科学界认可度较高的主要分为两大类假说:“化学进化说”和“宇宙胚种说”。其中“化学进化说”主张生命起源是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

最初的“化学进化说”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被称为“有机汤”的原始海洋。20世纪20年代,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巴林提出假想:许多碳基化学物质溶解于原始海洋中,它们相互反应,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物质,逐步出现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单元,并最终形成有机物分子,也就是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的基础”。

1953年,美国化学家米勒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假说。他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用氢、甲烷、氨和水蒸气等通过加热和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继米勒之后,许多通过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又合成出其他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生物分子。1965年中国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并证明它是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证明无机物在自然条件下能合成氨基酸等有机物的一系列试验,使“化学进化说”在20世纪后半叶大为流行。但科学家始终无法在模拟自然界的环境里,将氨基酸、核苷酸等生物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此外,蛋白质起源问题被认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本身离不开各种生物酶的作用;而酶本身就是蛋白质。直到近年,科学界仍只是部分解答了这个难题。

“科学美国人”网站提到,“化学进化说”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人工合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时,需要浓度极高的有机物溶液,而原始海洋中的有机成分稀薄。更糟糕的是,这些构成生命的基础分子在水中容易分解。近年来,科学界又提出进一步的假说,认为生命不是源于原始海洋,而是陨石撞击坑或海底火山口等特殊环境。英国剑桥大学的约翰·萨瑟兰教授就认为,生命的基础化学物质需要强紫外线辐射才能形成,所处的水环境有时必须高度浓缩,甚至完全干燥。因此他主张生命起源于早期地球上密布的陨石撞击坑。报道称,美国“毅力”号火星车的着陆地点选择在火星的杰泽罗陨石坑,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NASA希望在那里寻找到符合萨瑟兰主张的“陨石坑孕育原始生命”的证据。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地球化学家玛蒂娜·普赖纳则主张,生命起源于海底的热液口,海水与岩石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提供化学能驱动简单的代谢循环,然后生成并利用RNA等化学物质。

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假说都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