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伊朗核专家法克里扎德乘车前往自己别墅时,遇到无人机枪的袭击,身中三弹而死亡,该无人机枪安装在一辆无人汽车上,由卫星指挥,暗杀结束后,汽车爆炸。负责法克里扎德安全的11名警卫,形同虚设,即使组成人肉盾牌,也无济于事。
11月29日,无人机突然袭击了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沙赫丹乘坐的汽车,沙赫丹等4人身亡。早在今年1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军领导人苏莱曼尼乘坐的车队,也遭受无人机发射的火箭弹袭击,苏莱曼尼身亡。
无人机、无人机枪……这些先进的武器,除了卫星等高科技的辅助支持,核心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智能武器显露出了超强的实力,令人震惊,曾经的科幻电影已经成为了现实。
军事应用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开始发展,1956年被业界确立为新的学科,经历过两个蓬勃发展期,也经历过两个低潮期。从2006年开始,人工智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并行计算能力的提升,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以及更先进的学习算法诞生,人工智能得到了良好发展;各个国家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资金也开始涌入。
业界一般根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其中,计算智能阶段,指人工智能能够像人类一样计算,在芯片和各种软件的助力下,机器已经超越人类的计算极限,可以又快又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感知智能阶段,是机器能像人类一样,可以和人类进行语言交流,识别世界万物,语音和视觉识别是这个阶段的典型应用,此时的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人类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认知智能阶段,这个时期,人工智能就像科幻片中的机器人,机器有了学习和主动思考的大脑,在有些方面已经超越人类,实现全面辅助甚至完全替代人类。
如今,我们的人工智能处于第二阶段,即仍处于感知智能的阶段。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RS)在《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
(1)情报分析和智能侦察。情报是由海量的数据组成,因此人工智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情报界早期就引进人工智能协助工作,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完成图像识别任务。伊朗核专家被暗杀,情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机枪能精准射击专家,但是他妻子却没事,人脸识别系统起了关键作用,可以准确识别出目标对象。
(2)智能后勤。高效率的后勤将为战争带来保障,例如利用人工智能预测飞机、坦克和车辆维修情况,根据每个装备的实际情况预测维修计划。具体方式是,从这些军用设备中提取发动机和其他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利用预测算法进行计算,预测后勤人员什么时候检查或者更换零部件。另外飞机和坦克等装弹是耗时又危险的工作,如果采用智能机器人,装卸效率会大幅提高。
(3)网络对攻战。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攻破了敌方的信息系统,侦察系统会瘫痪,武器的控制权也会丧失,基本也就打败了敌方,所以军事网络需要有强大的安全保障,人工智能也有望成为提升军事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利用具有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工具,可检测更广泛的网络黑客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抵御黑客攻击。
(4)信息伪造和深度假冒。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对视频、图像和音频进行修改和伪造,成为逼真的“假情报”,误导敌方人员,这是近几年很热门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生成假新闻报道和各种公共信息。
(5)智能指挥。有些国家的军方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战场情况,应用在自己的指挥上,有些国家的空军也在指挥方面建立了人工智能系统,未来的人工智能将融合多区域、多行业的传感器数据,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6)自动驾驶。越来越多的军队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半自动和自动驾驶设备中,包括无人机、无人车辆和无人舰艇等。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与民用技术是互通的,即通过人工智能,获取各种传感器或者摄像信息,在各种环境中,机器都能够自动驾驶设备,且严守规则,不会疲倦,有些方面会比人类做得更好。
(7)自动武器系统。利用雷达、传感器和摄像等,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目标,无需人工干预,自动指挥武器装备打击敌方目标。目前,该系统还没有研发成功,另外,把生杀大权完全交给机器,也让人类不放心。不过,武器智能瞄准系统,确实发展迅速,在坦克、火炮等装备上应用很广,精确度远高于人力。从伊朗核专家被暗杀一事可知,特工通过卫星等远程控制手段,指挥无人机枪自动瞄准,只需下达开火命令,精准度非常高。
民用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和坦克大量应用在战场,战争结束后,飞机厂商开始以民用市场为重点,很多坦克制造商转身或者恢复为汽车厂商,所以,领先的军事技术,有时在民用市场也会有广阔的应用,我们也希望这些技术多用于民用。
普华永道统计分析,技术日趋成熟以及需求的井喷,2020年人工智能全球总市场总额达到2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市场将以高速率增长,到2030年总额会达15.7万亿美元。
2014—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获得了投资人的高度青睐,融资金额逐年增长。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地区快速增长。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在北美地区,有2472家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业务。在亚洲地区,大约有1667家从事人工智能。欧洲地区约有1149家企业涉及人工智能,有些企业已经成为独角兽。
市场机构CB Insights数据统计,2014—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获得了投资人的高度青睐,融资金额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了新高,金额为265.8亿美元,融资次数在两千次以上。
中国在政策引导下,大量资本投入该行业,人工智能产业欣欣向荣。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2015年到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复合平均增长率约54.6%,高于世界36%的平均水平,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为554亿元左右。
重要应用
12月5日,在2020年中国信息通信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作报告时指出,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工智能是高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经济、教育、金融等各个行业都有应用,在生产、制造和零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技术落地,人工智能遍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专家和科技媒体一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人工智能比较重要的应用。
一、智能视觉
郑志明院士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图像和语音识别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两方面的应用也最广,如果人工智能要扩展到其他领域,核心技术要进行升级。
图像识别,是机器通过学习,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识别和理解各种图像的内容,过程包括预处理、切割图像、获取特征和匹配程度。
人脸识别
器官识别,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是人脸识别、手掌识别等,是基于人的器官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用摄像机或红外线等采集含有器官的图像,然后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识别。
二、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也称为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到2025年,有望带动一个2000亿至1.9万亿美元区间的庞大市场。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趋向成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有望达到1180万辆,市场需求会一直保持旺盛,2025—2035年复合增长率大概48.35%。
除了著名的互联网巨头大力发展智能驾驶以外,近年来国内新成立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还有多家。《汽车商业评论》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2月,全球共有57家涉及无人驾驶的企业获得投资,中国的企业有27家,数量最多。
郑志明院士表示,目前普及无人驾驶有难度,涉及的环境因素又多又复杂,还要考虑到边缘无界限,获取的信息可能存在残缺,响应又必须及时,这些都是复杂事件,要在研究范式上进行重大变革,才能利用人工智能把无人驾驶的问题解决好。
三、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被业界一致看好,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潜力最大的板块,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必须面临的问题,退休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多,智能医疗可以为养老提供更加高效的医疗服务。《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智能医疗的发展迎来了加速期。
来源:东方财经杂志(ID:dfcj-bj)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