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一日千里,频频為人类带来惊喜。Google AI 读完爱情小说竟然学会写诗,让人类不禁脑洞大开,幻想与人工智能建构浪漫爱情。但是究竟一堆由人类预设的代码是否值得人类託付真心,「人机恋」又是否称得上爱情?最近有蔡康永坐阵的大陆脱口秀「奇葩说」就以「爱上人工智能算爱情吗」為题展开辩论。
人工智能:爱情弱者的救星
反方
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但始终不是人。爱不到真人类而爱人工智能只是退而求其次,并非爱情。人能爱上人工智能,是因為它具人的特性,一旦人工智能失去「人性」,它在曾经的「爱人」眼中便甚麼都不是,换言之人工智能只能是人类的情感寄託。
正方
人工智能是难以寻觅真爱的单身族救星,它们能了解人类需要,不论生老病死对人类不离不弃不背叛,更可充当在情场饱歷风霜的人绝对安全的避风港。
甚麼是爱情
反方
爱情的最低标準:不可控、包含责任以及苦乐参半,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满足的条件。人工智能由外表到行為都经人类调控,无需磨合迁就,千依百顺从一而终,所谓的相伴一生只是出厂设定,谈不上责任或承诺。爱情是超越想像范围,而人工智能则是被计算设定好的程式。
正方
爱情是两人之间最私密的感受,不受年龄、种族、物族界限,更不应被大眾所谓的爱情的定义随便否定。狐狸和兔子可以当朋友,凡人与仙女可以当夫妻,人与人工智能也可以当爱人。一个不擅交际、或曾经受过伤害的人,因為害怕与人交流、怕被辜负感情而裹足不前,这时人工智能无条件陪伴和慰藉,让他感受到安全感甚至爱情,这些真感情寄託於假事物何以变成了假的爱情?
虚拟与真实
反方
随著科技进步,虚拟的科技能给予人类无法抵挡的幸福。「廿二世纪杀人网络」中的主角尼欧在莫菲斯手上选择了红药丸,比起一无所知地沉醉在幸福的虚拟世界,他选择拆穿虚拟的谎言,面对残酷的现实。反观与人工智能谈恋爱的人类,自甘堕入不辨虚实的糖衣陷阱。自古人类的体力无法与动物匹敌,先进的科技也让人类的智力比不过电脑,若果人类连唯一引以為傲的理智都放弃,当人工智能这个强大的学习机器进化到凌驾於人类之上,当主从逆转,人工智能的背叛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正方
「我在生活中见识太多真实,在爱情中甘愿当一头被幸福喂养的猪又有何不可?」正方这样问。正方又以网恋為例反驳,网恋对象同样没有丰满的形象,双方素未谋面,甚至不知道对方在现实中的真实身份,但这也可以是爱情。一个萤幕之隔无阻双方的关心扶持嘘寒问暖,即使不露面,偶尔的小心思小惊喜同样可以使人窝心。而当这个远方的「他」换成人工智能的「它」,情况又有甚麼不同?
消费还是爱情
最后蔡康永指,像对电视萤幕裡的宋仲基叫「oppa」、在演唱会中朝偶像大喊「我爱你」的女孩子,她们在现实中都有自己的归宿,她们也懂得让她们体验「爱情」的偶像与现实伴侣的分别。人工智能毕竟是為了服务人类而诞生的產物,就如人类為了口粮圈养牲畜,不爱有生命的人类而去爱专门服务爱情的人工智能,无疑是退让爱的标準。而这种行為充其量只是消费,却非爱情。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