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技术的创新在不断地“刷新”着传媒的体态,如何尽可能地做到对技术的日新月异“运筹帷幄”,让技术为“我们”所用,这个探讨,我们一直在进行中。在人工智能与传感技术正席卷几乎所有行业的当下,传媒业已然迎来挑战。机器人写作、无人机新闻打开“天眼”、传媒“算法”革命、微软“小冰”客服……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文本情感分析将是攻克机器人理解文字语言情感的一项重要技术。借此新华网“感知未来——首届‘智能+’传媒超脑论坛”召开之际,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特邀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主任刘挺,与我们一起探讨机器人的“情商”难题。
记者:您认为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会不会有情感?如何赋予其情感?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以及怎样的逻辑?
访谈嘉宾:刘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主任
刘挺: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未来机器人肯定会拥有情感,只是机器人的“情商”会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初级阶段会有点儿“呆萌”。情感是机器人拥有高级智能的一种体现,尤其是目前人们对陪伴型机器人的需求呼声极高,缺乏情感的智能是残缺不全的。
任何事情,只要能够形式化,就可以被计算机所模拟,情感也是如此。比如:如果计算机能够知道一个人如果考试不及格一般都会比较沮丧,就可以对考试失利的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听到鼓励的孩子心情就会开朗起来,你说这样的计算机有没有情感呢?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